首页 资讯 正文

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:沙土地种出“黄金果”

体育正文 164 0

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:沙土地种出“黄金果”

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:沙土地种出“黄金果”

【深入学习贯彻(guànchè)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·中国式现代化·走进乡村看振兴(zhènxīng)】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王鲁婧(wánglǔjìng) 初夏时节,正是农忙。晨光初绽,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的(de)果园里,村民已经(yǐjīng)忙碌起来。村民刘东新手持剪刀,利落地剪下苹果树(guǒshù)枝头的两颗青果,只留下一颗饱满(bǎomǎn)的幼果。“疏果讲究留优去劣,去年这棵树结的最大果子有一斤六两重呢!”他一边(yībiān)解释,一边对果树进行疏果和剪枝,脚下很快(hěnkuài)铺开一层由青果编织而成的翠绿“地毯”。 得胜村的果农在采摘(cǎizhāi)苹果。资料图片 刘东新家的果园(guǒyuán)是村头的第一家果园,顺着村子笔直的主干道望下去,成片的苹果树密密麻麻,其间点缀的葡萄大棚(dàpéng)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。谁能想到,这片曾因沙土贫瘠制约发展的土地(tǔdì),如今靠着(kàozhe)林果产业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金果村”。 得胜村曾经是个传统农业村,村民(cūnmín)们(men)世代在“土里刨食(shí)吃”,生产经营方式单一。“过去村民起早贪黑忙活一整年,人均年收入也只有(zhǐyǒu)8000元。”退休老教师陆万长蹲下身,抓起一抔沙土轻轻搓捻,“这地就像老棉袄,暖和是暖和,可要想过得更好,还得琢磨着(zhe)添点‘新衣裳’!” 转机始于2008年。陆万长从报纸(bàozhǐ)上读到(dào)隔壁台安县大范围种植寒富(hánfù)苹果,收益颇丰,他激动地找到村干部:“咱们(zánmen)和台安挨得近,环境差不多,种苹果准能成!”村“两委”当即带队考察,并请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(zhuānjiā)评估土质。专家考察发现得胜村的土壤是沙壤土质,疏松且耕性好,是寒富苹果生长理想的土壤环境。 村“两委”捧回了“致富经”,可村民们却(què)又犯了嘀咕。“苹果娇贵(jiāoguì),咱能(zánnéng)侍弄明白?”“头几年不结果,喝西北风咋办?”面对村民顾虑,老党员刘占双、陆宝山(bǎoshān)等人带头栽上了苹果树。村里还聘请沈阳农业大学(nóngyèdàxué)的教授驻村指导,从剪枝疏花到病虫害防治,他们手把手开展教学。“前四年光长个儿不结果,乡亲们笑我‘种树养老’。第五年果子挂满枝,一亩纯收5000元!”刘占双抚着树干,笑意从皱纹里溢出(yìchū)来(lái)。 得胜村村(cūncūn)景。资料图片 2013年秋,望着满树喜人的果子,时任村支书王光提出:“办采摘(cǎizhāi)节!让城里人自己摘果子!”号召一(yī)发出,村民自发组建秧歌队、二人转剧团(jùtuán),并在村口搭起露天舞台,吸引周边市民(shìmín)、客商。在苹果(píngguǒ)节的带动下,村里40亩地的苹果卖了60多万元,村民们乐开了花:“种苹果真能富!”自此家家户户开始种苹果,到2020年,全村苹果种植(zhòngzhí)面积达1500亩,年增收1000余万元。 尝到甜头后,村“两委”决定(juédìng)在生态采摘的路子上继续深耕(shēngēng)。紧接着,王光带队去吉林考察,回来又带头种起了郁金香葡萄,“一栋百米大棚年入5万元,赚(zhuàn)得更多了!”眼见着效益可观,村民们纷纷加入“果(guǒ)篮子”工程,15栋葡萄大棚拔地而起,年创收75万元。 距离(jùlí)葡萄大棚几百米外,露哥软枣猕猴桃采摘园里(yuánlǐ)正上演“蜜蜂总动员”。园主张(zhǔzhāng)露头戴防蜂帽,小心翼翼揭开木箱盖板(gàibǎn),成千上万只蜜蜂嗡鸣着涌向花海。“人工授粉费时费力,这些小‘工人’半个月就能(néng)完成任务!”这位(zhèwèi)曾在外打工的汉子,在现任村支书苑福志的鼓励下,赴辽宁省丹东市学技术,种下40亩软枣猕猴桃,“一亩产6000斤,采摘价30元一斤,可比打工挣得多!” 如今,得胜村(cūn)2000亩林果(línguǒ)基地年产鲜果450万公斤,户均增收2.6万元。每年5月举办葡萄节、10月举办苹果节期间,周边市民都爱(ài)过来尝个鲜,全国(quánguó)客商的卡车在村道排成长龙等着进货。借着这人气,村里顺势(shùnshì)打造马莲湖绿色庄园、户外烧烤营地、得胜村党史馆,并依托村里的得胜碑、明长城烽火台遗址、西大庙等历史文化资源,形成集传统文化、红色(hóngsè)教育、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。 走进村委会后院,73岁的(de)义务讲解员陆万长(liùwànzhǎng)正结合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(lìshǐ),讲述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。200余幅图片、180多件实物,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村庄从贫困落后到“金果满山”的蝶变。“我挨家挨户征集老物件放在这里(zhèlǐ),就想让娃娃们记住:今天的好日子都是(shì)党给的,都是奋斗出来的,要好好珍惜。”陆万长说。 陆万长(liùwànzhǎng)曾是盘山县大荒小学校长,退休后积极投身乡村建设。前些年,村子在上级支持下,筹建党史馆,陆万长主动请缨搜集史料,征集到许多有价值的文物、图片和书籍,将其(qí)陈设在馆里(guǎnlǐ)。村党史馆建成后,他又当起义务讲解员。如今,陆万长已解说近千场,接待(jiēdài)参观者超(chāo)20万人次。 得胜村(cūn)的变化还不止于此。2012年以来,得胜村乘着(chéngzhe)政策东风,不断加大(jiādà)美丽乡村建设,陆续开展村屯绿化美化、黑色路面(lùmiàn)硬化、小型污水处理工程等建设项目。如今的得胜村,柏油路通达家家户户,绿化树夹道成荫,白墙红瓦(hóngwǎ)的民居错落有致,广场的“得胜大舞台”上,村民们随着村歌《放飞梦想》的旋律翩翩起舞。 夕阳西下,走进村民赵素萍家开的(de)民宿,她正拧开天然气灶准备晚饭:“过去烧柴烟熏火燎,现在家家通燃气、装(zhuāng)卫浴,院里还种了瓜果蔬菜,城里(chénglǐ)游客都羡慕咱这‘田园别墅’,节假日我这民宿可是一房难求呢(ne)!”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7月(yuè)02日 05版) 来源(láiyuán)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
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:沙土地种出“黄金果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